向“新”前行 以“质”致远 | 中国食品院:厚植合成生物学沃土 打造新质生产力新高地

浏览量:124 作者: 来源: 时间:2024-11-28 【字号: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近期,保利中轻官微策划推出《向“新”前行 以“质”致远》专栏,介绍各子公司在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传统产业升级、积极布局战新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成果成效。

今日推送专栏第二篇《中国食品院:厚植合成生物学沃土 打造新质生产力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近年来,保利中轻所属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简称“中国食品院”)聚焦主责主业,以国资委“9+6”专项任务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抓大势、抢先机,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合成生物学产业图谱,持续推进固链补链强链塑链,打造新质生产力新高地。

识势而谋

积极布局合成生物学产业

当前,新一轮生物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历史性机遇,生物制造被视为有潜力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力量。作为国内唯一的国家级食品科研机构,中国食品院始终将服务国家战略作为核心使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落实国资委“9+6”专项任务,积极布局食品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助力保利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中国食品院产业布局速度持续加快。8月28日,与合肥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加入生物制造产业方阵;9月30日,由保利中轻和北京市平谷区政府共同主办的北京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创新中心项目建设正式启动,推动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10月29日,中国食品院全资子公司——中国传统食品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国食合创合成生物育新基地”成功入选北京市未来产业育新基地首批创建名单。这些成果标志着保利在推动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北京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创新中心项目建设正式启动

顺势而为

全力打造食品合成生物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

近年来,我国在合成生物学领域虽然取得系列重要成果,但是与欧美国家仍存在差距,合成生物的核心载体和关键技术面临“卡脖子”风险。而中国食品院在相关领域拥有的长期技术研发、积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应用基础,为突破难题、把握创新主动权提供了助力。

依托在战略布局及技术能力、产业链影响、创新资源集聚、标准法规及安全评价、客户基础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中国食品院积极开展应用型底层技术创新,努力实现功能基因元件库等合成生物学关键应用型底层技术突破,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建立了基于合成生物学的新食品资源精准挖掘与高值化应用技术平台,构建起从实验室到工厂的全流程服务,不仅推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与核心装备攻关,还加速了合成生物技术在食品和制药领域的应用。

作为生物技术国际标准委员会、生物分析方法国际标准分委会等重要国际组织成员,中国食品院组织完成了6项合成生物学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牵头完成的“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造传统发酵菌种的研究”项目被鉴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助于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影响力。

△5月20日,中国食品院牵头完成的“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造传统发酵菌种的研究”项目,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鉴定委员会鉴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乘势而上

建设一流的食品合成生物技术协同创新平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中国食品院围绕合成生物学方向,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相结合,积极运用八维精益新理念,打造高质量的产学研用一体化运营模式。

坚持管理为先,引进项目成熟度管理,构建运营管理新模式,大力提高研发资源有效利用率,建立起科研和资本端的国际合作网络、资源共享机制和良好的团队管理体系。坚持人才为要,优化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各个环节,引进掌握前沿技术的国内外专家,构建以领军人才为核心、青年专业人才为骨干、工程硕博士为储备的人才梯队。坚持联合共建,与众多头部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共享实验室资源、互相交流经验、共同申报项目,开展联合科研攻关,进一步加强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发力、合作力、创新力。

△3月27日,中国食品院举行2024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仪式。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全过程的“最后一公里”。中国食品院坚持市场转化导向,聚焦合成生物学重点项目和关键要素,强化孵化平台能力建设,健全产学研成果对接和产业化机制,以创新孵化器为载体,推动食品合成生物研究成果转化,努力打造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孵育壮大食品合成生物未来产业。

△6月22日,保利中轻与北京平谷区政府合作的“北京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创新孵化器”正式揭牌。

未来,中国食品院将继续牢牢把握国资央企新使命新定位,以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加快食品合成生物学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布局,因企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贡献。

相关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